这些摄影作品,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,用镜头捕捉中国年的独特韵味。从热闹喧嚣的庙会到温馨团圆的年夜饭,从喜庆的红灯笼到寓意吉祥的年画,每一帧画面都诉说着浓浓的年味,每一处细节都承载着深深的文化记忆。让我们一起,在这些光影交织的瞬间,感受中国年的温度,唤醒记忆中的年味。
2025年春节前夕,中国摄影网发起了以中国年味为主题的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征集活动,得到了全国各地摄影师的积极响应。
组委会从参赛作品中精选部分作品进行公开展览,展览与否不影响最终评选结果。
本组作品聚焦中国传统年俗中的“火”元素,以“非遗热能艺术三重奏”为主题,通过抖铁壶、打铁花、火秀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展现火的热烈、激情与生命力,用镜头语言传递中国年味的热闹喜庆,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。
2025年1月29日拍摄于福建省福州市中洲岛。除夕夜,福州中洲岛上演跨年烟火秀。
2024年2月1日,安微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。春节即将来临,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、市拥军协会成员冒雪慰问参战老兵。
2025年1月25日,皖北阜阳界首市光武镇,春节临近,集市上的民俗表演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的节日氛围,成为集市上一道靓丽的“风景”。
2025年1月2日,摄于江苏苏州。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,在当地的年货市集上,两位老人拿着新选的春联,笑逐颜开。
2025年2月1日拍摄于上海市。新一年的豫园灯会如期而至,热闹非凡,人头攒动。
2025年1月23日摄于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潘家集;过了腊八就是年,年味的出现最先体现在年货大集上。腊月24日离过年越来越近了,也是春节前这里最后一个热闹的赶大集的日子,揭春联、买灯笼,鱼肉蔬菜等年货都在这一天要置办齐全。
2024年2月21日摄于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睦邻庄村;古老的街巷,一场降雪刚过,正月里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女子秧歌队,让寂静的小山村再次活跃起来,舞动春情,扭出欢乐,跳出自信与满足,幸福感溢于言表。
2025年1月10号摄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,一群瑜伽姐妹聚在一群吃年夜饭。
西安市永兴坊,祈福墙挂满了祝福。市民在祈福墙上为新的一年祈福,希望2025年幸福安康。
拍于2025年1月21日的青岛李村大集,春节前人们都要逛一逛这百年大集感受这欢乐的新年气氛。
2025年2月7日,大唐芙蓉园的回廊里大红的灯笼围廊而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。
2025年1月11日拍摄于湖北神农架阳日镇。迎新年年宴地方特色菜八大碗。
龙灯扛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。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,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。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,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。2011年,龙灯扛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临沂市继《柳琴戏》、《郯马五大调》之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拍摄于江西省南昌市象湖,当晚8点正,南昌市在赣江两岸举行烟花晚会,在象湖旁的高楼上记录了大年初一烟花盛会,记录了南昌市城区及象湖在烟花的衬映下年味浓浓,更加美丽动人。
2024年11月23日拍摄于安徽休宁县齐云山小镇。齐云小镇正在举行《齐云非遗季》活动。夜幕下,铁花飞舞,映照着背后的“道”字,我用慢门瞬间定格画面。
2025年1月31日拍摄于普洱市澜沧县。春节拜年活动,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。通过传统拜年习俗展示、民族联欢等形式,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,续写了各民族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的时代篇章。
拍摄于2025年2月3日,广东省潮汕市。人们在烟花和鞭炮中共同祈愿新年万事如意,不是战争的战火硝烟,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中国年味。
2025年1月27日摄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城 热闹的街巷,人来人往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
2024年12月31日-1月1日,元旦跨年夜,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,自行购买烟花到连云港田湾跨海大桥安全燃放,庆祝阳历新年的到来,为保障安全,连云港消防队员彻夜值守,守护这美丽的烟花盛况。
过年就是和家人一起过,不然千里迢迢赶回来图的什么呢?我认为这才是过年的最终意义。所以基于这个理念,我把拍摄的地点选在了和家人一起游玩的古镇上。那里张灯结彩,灯火辉煌,妻子穿着红色的羽绒服走在前面,雨后路面把古镇和妻子都倒映了进去,于是被满世界的星光笼罩着。这就是过年团圆的幸福,我所要的年味。
2025年2月2日,河南省开封市清明上河园。打铁花,传承千年的中式浪漫,在现场才真切地体会到这一项非遗物质的极致震撼。